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5章 君相

张居正本不是这个意思,因被朱翊钧引导话题,自己先说出“人祸”二字。此时皇帝杀意已露,他却往后退不得了。

只好顺着话头道:“是,臣请会审凝萃殿工程案,锦衣卫堂官和东厂派员旁听。”

朱翊钧听了,先不说同不同意,转移话题道:“工程督造事,向来官吏贿贪多发。《传》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老先生,这吏治腐败,不治理不行了。”

张居正回奏道:“皇上说的是,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微。臣也知民生休戚关乎吏治之贤,然则考成法方见成效,官吏啧有烦言,若大兴反腐,或致动荡。”

朱翊钧闻言,苦笑两声。随后坚定意志,厉声道:“我朝虽有重律,现在只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忌惮。长此以往,考成之法也成害民之法也。到那时,咱君臣两个还往何处退?此际,已退无可退,唯有披荆斩棘,破此障雾!”

张居正闻言,心里面打翻了五味瓶相似。其实他何尝不想整顿吏治,其于隆庆年间上奏的《陈六事疏》,阐述的改革思路,基本上围绕着人事和吏治问题。

然而,张居正作为政治家,历来以“察而后谋,谋而后动,深思远虑,计无不中”为圭臬,此时考成法刚出一年,操切间厉行反腐,必遇逆流。

逆流张居正不怕,平台召对时,张居正已经向朱翊钧表示“身后之事,尽付阙如”。

先无论当时表态真假,张居正此时考虑的却是,倘若厉行反腐导致朝政动荡,皇帝顶得住吗?太后顶得住吗?这些问题都是要深入考察的,若无把握,绝不轻发。

虽听了朱翊钧的决心表态,张居正仍劝道:“皇上,反腐倡廉放松不得,但大肆兴革却不急于一时。以臣之见,朝廷此际用人仍要‘公铨选、专责成、行久任、严考察’,一切以功实为准,不徒眩虚名,不摇之毁誉,不杂之爱憎,不以一事概生平,不以一眚(按:sheng,白内障,引申为过错)掩大节。皇上属意王国光,即此之谓也。”

朱翊钧听张居正拿王国光做例子,笑道:“老先生与朕一般,都功利之徒耳。”

张居正见他淡定下来,以为皇帝操切之心稍歇,也微笑道:“皇上,官习日敝,民伪日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以积习日久,振蛊为艰;冷面难施,浮言可畏。”

“此际,未必大张旗鼓,可就事论事。隆庆六年时朝廷已施京察、外察,按六年一京察,三年一外察之例,若以太妃罹难之事再行京察,臣恐百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