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章 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怕个球

周峰闻言一愣,这个问题他还真的考虑过,只不过没深想,被李道昌一提他就仔细地思考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他有些不太确定的问道:

“难道是...税收?”

李道昌赞赏的点了点头,缓缓开口:

“富田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域,五年免税!”

周峰这次是真的惊的合不拢嘴,他是真的没想到在1980年还会享受到这种招商引资才有的税收政策。

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就开始实施利润留存制了,上缴的税收少了,企业自行留存的资金就多,这也就能理解富田县这个小地方为啥能吸引七一二厂的青睐。

而且对于天线厂来讲,五年的免税政策足够了,甚至用不上五年,三年之内就能完成产业升级。

“李大哥,十八条的文件有吗?能不能给我一份!”

周峰跟着李道昌去取了文件,回来之后直接去了裁缝店。

今天是周六,这个时候没有所谓的双休,但是高中一般每周都会给学生留一天半的时间回家。

换洗衣服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回家背粮带菜,交到学校兑换粮票。

这个时候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上学不背粮,顿顿饿肚肠,上学不带菜,长不高也变不帅。

想来现在这个时间晓姿应该快到家了,明天周峰要送两姊妹去学校,这次也来了县城,就想着给这几个姑娘一人做一身衣服,上学还是要穿的稍微好点,省的被人笑话。

老裁缝还记得周峰,上他这来做兔皮帽子的还是少数。

周峰没有布票,老裁缝自有他的道,定做了四件比咔叽棉衣,当下最时兴的款式,四件衣服一共花了四十块钱,其中12块钱的加工费,其余的是布料和棉花。

因为这次订的有点多,所以等的时间要长一些,三天后取货。

周峰回去的路上就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靠山屯的日子并不好过,联产承包制实施以后,因为村里多山,平整的土地实在不多,平均每人能分到不到二亩地,每户还能分到一块自留山,用来种点大豆。

80年代的农民负担还是不小的,每年除了村里和公社收的三提留和五统筹之外,还要交公粮,拼死拼活干一年也就能保证饿不死人。

如果天线厂发展的比较顺利的话,可以再开设一个服装加工厂,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缝纫机,办个小型服装厂绰绰有余,赚大钱不至于,最起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