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9章 第一笔订单

周峰经过一系列的消杀换上无尘服跟着李道昌进入了工厂内部。

魏红军和赵为等华清的团队都在,周峰甚至看到了之前那个借笔的女孩,好像是叫周彤,不过他也没在意,来七一二的华清学生实在是太多了。

魏红军和赵为看到周芳也很高兴,就跟着李道昌一起给周峰介绍了起来。

七一二这次从岛国引进的生产线生产环节极为完整,在当初项目落地之后周峰就和李道昌、魏红军建议过。

生产环节齐全有好处但是也有坏处。

好处是能完全把控芯片的生产流程,对于国内集成电路的制造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但是坏处是什么都想抓一手,但是哪一手都不硬,还真不如做到专精。

所以七一二的集成电路厂在最初建造的时候分为四个独立的区域,既是一个整体,又能拆分成四个独立的部分。

第一区域是研发设计,其中包含芯片设计,生产流程研发两个团队,研发团队是这个工厂的灵魂,如果不能快速推动技术革新,要不了两年这个投资巨大的工厂就会被淘汰,半导体行业的竞争就是这么残忍。

第二部分是生产流程的第一步,也就是晶圆加工部分,先将沙子进行加热提取出其中的硅,这个过程需要不断的重复直至提取出高纯度的电子级硅。

将电子级硅融化成液体进行凝固就形成了硅柱,再对硅柱切割就形成了硅片,一块块小小的芯片就是在硅片上切割下来的。

也就是硅片越大,那么一片硅片上能加工出来的芯片就越多,从而压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七一二这条生产线目前只能生产三英寸的硅片。

将硅片做一系列的处理之后就到了第三部分,也就是光刻,通过光刻机将电路图案印刷到晶片上,也是整个芯片生产最为复杂的环节。

摩尔定律所指出的每过两年集成电路上所能容纳的电子元器件的数量便会多一倍,指的就是这个过程,随着技术的更迭,光刻技术的持续发展,在电路板上雕刻的电子元器件越小,它所能容纳的就越多。

所谓的微米、纳米指的便是芯片上电子元器件的尺寸,目前这条生产线是3微米制程,虽然谈不上领先,但是绝对不落后。

要知道世界上第一台精度达到3微米的分布式光刻机是由米国研制的,时间是1978年,国内华清在去年也研发出了这个精度的光刻机。

所以说在技术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