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章 海上花-22

楚如白接受了叶琳瑶的建议,决定国庆节留在上海与何志彬他们一起完成苏州河的选题。他是国庆节前一个晚上才打电话把这个决定告诉叶清灵的,之所以拖到那个时候,是因为不想叶清灵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和自己生气。叶清灵倒是没说什么,她告诉楚如白,不来正好,自己可以和黄州的同学去她们家玩。但是一听到苏州河选题能挣到稿酬时就暗示楚如白,自己去黄州可能要花去不少生活费,看看能不能支援一下。楚如白果然如叶琳瑶所说那样,恋爱脑,想都没想就一口应承下来。只是他没有想到,叶清灵并没有因为自己说不去武汉陪她而不开心,甚至没有像以往那样对自己发脾气,这多少让他有些失落,他不仅想到叶琳瑶的话,有些犹豫应不应该相信。

苏州河选题的核心是记录两岸即将消失的民居和厂房。随着上海的城市更新建设,以往居住于苏州河两岸的民居与厂房早在八十年代就已启动拆迁,这对于很多老上海人来说,都是一种生活记忆,《浦江经济报》也是受何志彬的那篇荆山文明保护的报告启发,由汤小米负责,弄了这么一个选题。之所以选择交给何志彬完成,是因为在上一篇报告中,汤小米看到了何志彬在做选题方面的天赋,而且整篇报告中材料应用也很得当,那些照片拍摄的角度及镜头语言都十分得体,他希望借这个选题可以牢牢地锁定何志彬这个新闻苗子。

准确点来说,上海的母亲河不是黄浦江,而是苏州河。这条河流始于青浦白鹤镇,途径普陀、静安、虹口、黄浦四区,在外白渡桥汇入黄浦江。说是一条河,实则是旧上海的一条经济航道,河岸因水运而兴,建起了各业码头、仓库及工厂,也是战争时期各国争抢的航道。

对于何志彬他们三人来说,唯一对苏州河有些认知的只有叶琳瑶,剩下两个湖北人合力完成这份报告确属不易。这次报社给他们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裕,加上后期写作的时间也就一周。何志彬思考了一段时间,最后决定还是从他们擅长的人文保护的角度着手,内容方向上做了圈定,从历史遗迹、民居保护与更新、工厂遗址的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四个方面进行报道,要兼顾好这四个方面并不容易,需要翻阅大量的史料、拍摄更多的照片、进行实地走访甚至于在现场进行随机访问,这些工作对于三个大二的学生来说,很有挑战性。三个人商议后做了一下分工,何志彬和叶琳瑶负责拍摄、走访以及随机专访,楚如白负责四项内容的所有史料整理,每个人的任务都不轻,但是每个任务对于他们来说都十分有意义。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